· 

十二経脈と十二時辰(中国語)


十二经脉与十二时辰


北習志野 オイル整体専門店

アロマサロンカモミールの空志南です。

 

一、十二经脉名称 

 十二经脉又称十二正经,加上任脉和督脉,合称十四经脉。十二正经包括:⼿少阴⼼经、⾜少阴肾经、⼿厥阴⼼包经、⾜厥阴肝经、⼿太阴肺经、⾜太阴脾经、⼿太阳⼩肠经、⾜太阳膀胱经、⼿少阳三焦经、⾜少阳胆经、⼿阳明⼤肠经、⾜阳明胃经。

 

二、十二经脉为什么要这样称呼

      这12条经脉分别连着⼈体12个脏器【心、肝、脾、肺、肾、膻中(心包络)、胆、胃、大肠、小肠、三焦、膀胱】,所以这些经络都是⽤相连的脏器命名。其中,三焦是指⼈的整个胸腹,⼼包是保护⼼脏的⼀块区域,是⼼的屏障,其余的都⽐较容易理解。记住这12个脏器名称是很重要的,如果⾝上哪⾥不舒服,就看是哪条经络经过此地,⼀对应就出来了。

 

从12经络的排列上看,是分为两组,⼀组是按⼿⾜分,另⼀组是按阴阳分

按⼿⾜分是告诉你⼿及⼿臂上有6条经络,⾜、腿上有6条经络。

按阴阳分是告诉你⼿臂的内侧、腿的内侧各有3条阴经;⼿臂的外侧、腿的外侧也各有3条阳经。

 

少阴、厥阴、太阴、太阳、少阳、阳明,它们是代表阴⽓的重与轻,阳⽓的⾜与弱。

少阴阴⽓最重,所以它就排在⼿臂和腿内侧的最⾥⾯。

厥阴的阴⽓⽐少阴轻,但⼜⽐太阴重,所以它就排在中间。

太阴的阴⽓最轻,就排在最外⾯。

太阳是阳⽓最⾜的,就像中午的阳光,所以它排在⼿臂、腿外侧的最外⾯。

少阳⽐太阳的阳⽓要弱⼀些,就像早晨⼋九点钟的太阳,所以排在外侧的中间。

阳明⼜⽐少阳的阳⽓要弱,就像黎明初现的阳光,就排在了外侧最⾥⾯了。

在使⽤经络时随时注意阴阳的平衡,既包括经络与经络之间的阴阳平衡,也包括⾝体与经络的阴阳平衡,还包括经络与⼤⾃然的阴阳平衡。⾝体与经络的阴阳平衡是要你根据⾝体的强弱去选择经络。⽐如⾝体弱的,最好先选择阳经按摩以补⾜正⽓为主,阴经要等正⽓补上了,再去碰它;⾝体好的,则阴经、阳经都可以按摩。

经络与⼤⾃然的阴阳平衡,是与四季的温度有关。夏天阳⽓最旺盛,就是⾝体虚弱的⼈,在这个时候也可以去疏通阴经了。阴阳平衡的理论还可以⽤在按摩时的⼿法上,如阴经的按摩最好是⽤补法,阳经的按摩可以⽤泻法。

 

三、按摩的补与泻

 

⼀般来说,
顺看经络按摩为补,逆着经络按摩为泻。
按摩时⼒度轻的为补,⼒度重的为泻。
按摩时间短的为补,时间长的为泻。
按摩范围⼩的为补,范围⼤的为泻。
其实这12条经络是分成了3组⼤经络,这3组⼤经络分别在四肢绕了⼀个⼤圆圈后⼜重新回到腹部、胸部。你只要分组去记,记住⼀组⾥的4条经络,记住这4条经络相连的脏器都叫什么名字,只要这4个脏器⾥的⼀个⽣病了,你就从这4条经络的源头,也就是从胸⾛向⼿的⼿臂内侧的经络上开始寻找痛点,慢慢地搓揉,或拍打或刮痧,去慢慢理顺它。这样治起病来不但效果好,⽽且不会留下后患,更不会复发。
这3组⼤经络⼜是谁先谁后呢?
中医学是这样分的:
第1组:⾛在外侧,是肺经→⼤肠经→胃经→脾经
第2组:⾛在内侧,是⼼经→⼩肠经→膀胱经→肾经
第3组:⾛在中间,是⼼包经→三焦经→胆经→肝经
另外,⽤经络治病要选择好时⾠。
中医学认为⼈与宇宙是息息相关的统⼀整体,⼈体实际上是宇宙的⼀个缩影,⾃然界的⼀切变化(如⽩昼⿊夜的交替)都与⼈的⽣命活动紧密相关。在古代中国,把⼀天24⼩时分为12个时⾠,⽽中医学则把每个时⾠都与12条经络相对应,如下表。
组别
时辰
时间
经脉

寅时

3:00~5:00

手太阴肺经

卯时

5:00~7:00

手阳明大肠经

⾠时

7:00~9:00

足阳明胃经

巳时

9:00~11:00

足太阴脾经

午时

11:00~13:00

手少阴心经

未时

13:00~15:00

手太阳小肠经

申时

15:00~17:00

足太阳膀胱经

⾣时

17:00~19:00

足少阴肾经

19:00~21:00

手厥阴心包经

21:00~23:00

手少阳三焦经

23:00~1:00

足少阳胆经

1:00~3:00 

足厥阴肝经

将这12条经脉分成了3个⼤组,这样,⽤时⾠来防病治病就变得简单了。
肺经、⼤肠经、胃经、脾经出现不适,最好在早晨或上午按摩与治疗。
⼼经、⼩肠经、膀胱经、肾经出现不适,最好在中午或下午按摩与治疗。
⼼包经、三焦经、胆经、肝经出现不适,最好在晚上按摩与治疗。
胃不好的⼈:可以在早晨醒来后,或是上午的时候,先在⼿臂外侧的肺经、⼤肠经上找痛点,然后再到腿上的胃经、脾经找痛点,依次慢慢地搓揉。
颈肩酸痛、腰不好的⼈:可以在中午或下午的时候,先在⼿臂内侧的⼼经、⼩肠经上寻找痛点,慢慢地搓揉,然后再到你疼痛的颈⼦、腰处进⾏按摩疏通。
肝脏不好的⼈:最好是在晚上,先在⼿臂中间的⼼包经、三焦经寻找痛点,进⾏搓揉、疏通,然后再到腿外侧的胆经和腿内侧的肝经上寻找疼痛、不通的地⽅进⾏按摩。
⾝体好、⽓⾎⾜的⼈:在疏通经络时⼿法可以稍重些,对疼痛、瘀堵的部位可⽤拍打或刮痧的⽅法。⽽⾝体弱、⽓⾎亏的⼈,在疏理经络时就不⽤太着急,按摩的⼒度要轻⼀些,选的⽳位与痛点也要少⼀点,最好选择每⼀组经络的前两条经络(⼿臂上的经络)进⾏按摩,排在最后的经络(肾经、肝经、脾经)都尽量少去碰它们。
四、十二经脉示意图

1、手太阴肺经

肺手太阴之脉,起于中焦,下络大肠,还循胃口,上膈属肺,从肺系横出腋下,下循臑内,行少阴心主之前,下肘中,循臂内上骨下廉,入寸口,上鱼,循鱼际,出大指之端;其支者,从腕后直出次指内廉,出其端。

2、手阳明大肠经
大肠手阳明之脉,起于大指次指之端,循指上廉,出合谷两骨之间,上入两筋之中,循臂上廉,入肘外廉,上臑外前廉,上肩,出髃骨之前廉,上出于柱骨之会上,下入缺盆络肺,下膈属大肠;其支者,从缺盆上颈贯颊,入下齿中,还出挟口,交人中,左之右,右之左,上挟鼻孔。

3、足阳明胃经

胃足阳明之脉,起于鼻之交頞中,旁纳太阳之脉,下循鼻外,入上齿中,还出挟口环唇,下交承浆,却循颐后下廉,出大迎,循颊车,上耳前,过客主人,循发际,至额颅;其支者,从大迎前下人迎,循喉咙,入缺盆,下膈属胃络脾;其直者,从缺盆下乳内廉,下挟脐,入气街中。

4、足太阴脾经

脾足太阴之脉,起于大指之端,循指内侧白肉际,过核骨后,上内踝前廉,上踹内,循胫骨后,交出厥阴之前,上膝股内前廉,入腹属脾络胃,上膈,挟咽,连舌本,散舌下;其支者,复从胃,别上膈,注心中。

5、手少阴心经

心手少阴之脉,起于心中,出属心系,下膈络小肠;其支者,从心系上挟咽,系目系;其直者,复从心系却上肺,下出腋下,下循臑内后廉,行太阴心主之后,下肘内,循臂内后廉,抵掌后锐骨之端,入掌内后廉,循小指之内出其端。

6、手太阳小肠经

小肠手太阳之脉,起于小指之端,循手外侧上腕,出踝中,直上循臂骨下廉,出肘内侧两筋之间,上循臑外后廉,出肩解,绕肩胛,交肩上,入缺盆络心,循咽下膈,抵胃属小肠;其支者,从缺盆循颈上颊,至目锐眦,却入耳中;其支者,别颊上(出+页)抵鼻,至目内眦,斜络于颧。

7、足太阳膀胱经

膀胱足太阳之脉,起于目内眦,上额交巅;其支者,从巅至耳上角;其直者,从巅入络脑,还出别下项,循肩髆内,挟脊抵腰中,入循膂,络肾属膀胱;其支者,从腰中下挟脊贯臀,入腘中;其支者,从髆内左右,别下贯胛,挟脊内,过髀枢,循髀外从后廉下合腘中,以下贯踹内,出外踝之后,循京骨,至小指外侧。

8、足少阴肾经

肾足少阴之脉,起于小指之下,邪走足心,出于然谷之下,循内踝之后,别入跟中,以上踹内,出腘内廉,上股内后廉,贯脊属肾络膀胱;其直者,从肾上贯肝膈,入肺中,循喉咙,挟舌本;其支者,从肺出络心,注胸中。

9、手厥阴心包经

心主手厥阴心包络之脉,起于胸中,出属心包络,下膈,历络三焦;其支者,循胸出胁,下腋三寸,上抵腋,下循臑内,行太阴少阴之间,入肘中,下臂行两筋之间,入掌中,循中指出其端;其支者,别掌中,循小指次指出其端。

10、手少阳三焦经

三焦手少阳之脉,起于小指次指之端,上出两指之间,循手表腕,出臂外两骨之间,上贯肘,循臑外上肩,而交出足少阳之后,入缺盆,布膻中,散落心包,下膈,循属三焦;其支者,从膻中上出缺盆,上项,系耳后直上,出耳上角,以屈下颊至(出+页);其支者,从耳后入耳中,出走耳前,过客主人前,交颊,至目锐眦。

11、足少阳胆经

胆足少阳之脉,起于目锐眦,上抵头角,下耳后,循颈行手少阳之前,至肩上,却交出手少阳之后,入缺盆;其支者,从耳后入耳中,出走耳前,至目锐眦后;其支者,别锐眦,下大迎,合于手少阳,抵于(出+页),下加颊车,下颈合缺盆以下胸中,贯膈络肝属胆,循胁里,出气街,绕毛际,横入髀厌中;其直者,从缺盆下腋,循胸过季胁,下合髀厌中,以下循髀阳,出膝外廉,下外辅骨之前,直下抵绝骨之端,下出外踝之前,循足跗上,入小指次指之间;其支者,别跗上,入大指之间,循大指歧骨内出其端,还贯爪甲,出三毛。

12、足厥阴肝经

肝足厥阴之脉,起于大指丛毛之际,上循足跗上廉,去内踝一寸,上踝八寸,交出太阴之后,上腘内廉,循股阴入毛中,过阴器,抵小腹,挟胃属肝络胆,上贯膈,布胁肋,循喉咙之后,上入颃颡,连目系,上出额,与督脉会于巅;其支者,从目系下颊里,环唇内;其支者,复从肝别贯膈,上注肺

图片